课堂导入,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堂好课,应从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。于漪老师曾说:“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,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,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。”巧妙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,是教师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,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。今天,我们与您分享几个优秀的课堂导入案例,希望能对您的课堂教学有所助益。
幽默开场
看点:靳老师以学生为本,一见面就调好入境的弦,定好感情的调,生动诙谐的语言,假与真的巧妙运用,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。
借文言小笑话趣味入门
师: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,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?
生:难。
师:那好吧,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,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?(出示幻灯片)
生:劳动之美,古来共谈。收获之乐,四时俱备。盛夏时节,晓雾将歇,有父子二人晒麦。夕日欲颓,父呼子装麦。子匆忙间倒持一布袋,视之,曰:“怪哉,布袋,没口。”父取剪裁开装麦,至晚未满。子将布袋提起视之,急呼其父曰:“怪哉,布袋,没口又没底。”
师:看不懂的不要笑。
生笑。
师:看来大家都看懂了。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?
生:不难了。
师:好,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,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?“古来”什么意思?
……
师:文言文不仅不难,而且是有趣的。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学习吧,先看一下学习目标。(幻灯出示)
简笔图形法
我教《我的叔叔于勒》时,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,问学生是什么?启发学生从数学课,生活中,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;第二步,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,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?(铜钱)第三步,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,寓意什么?提示学生“人钻到钱眼里去,寓意六亲不认”;最后导入: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,文章的主人公“已钻到钱眼里,一心只认得钱,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!”它的名字叫《我的叔叔于勒》。
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,学生兴趣高涨,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。
名人小段子
如学习《竞选州长》一文时,用故事导入:
马克·吐温发表《竞选州长》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。霍夫曼见马克·吐温后,便恶意攻击说:马克·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?什么东西最锐利吗?我告诉你,我的防弹车的钢板最坚固,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。”马克·吐温笑着说:”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、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,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。你的脸皮那么厚,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,还不锐利吗?“
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,老师乘兴提出:“马克·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、辛辣,你能从《竞选州长》中说说这种特点吗?”
看点:学生都爱听故事,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,讲一个小故事,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,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。
打造诗香课堂
“课前说诗”。诗歌内容由我挑。蚴怯杉蛉敕、由易到难、由浅入深、由今到古、由中而外,主动配合语文教学。
如课前背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等古诗。伴着美妙的旋律,师生唱起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。
师:这美妙的旋律,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,古诗可以吟,还可以唱,关键在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。著名诗人贾岛的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说的就是这个理儿。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,讲讲在贾岛身上发生的推敲的古诗。
生:原本这首诗里面用的是推字,后来贾岛在路上遇见了大诗人韩愈,他撞进了韩愈的军队当中,韩愈问他为什么会撞入他的军队当中,他说:“我正在想一首古诗,不知道其中一个字,用‘敲’好还是用‘推’好。”韩愈也是位大诗人,塔基想了起来。后来他告诉贾岛:“还是用‘敲’好,用‘敲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有礼貌,也可以体现出夜晚的寂静。”所以,后来这首古诗就用了“敲”。
看点:不仅引出”推敲“典故,为后面教学”扣“作铺垫。也为后面诗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。
故事新编
这个方法尤其适合于小学,通过故事激发小学生们的兴趣与好奇心,从而使他们更加关注所学的知识。一位高级数学教师在讲“循环小数”时就导了“山、庙、和尚......”的故事:
在教学时,我播放了一段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,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。
“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,他对小和尚说,从前有座山……山上有个……”学生不由自主地笑了,我关掉电脑课件,说:“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?”一个学生循环地说了两遍,这位学生讲到这里,停下了。我问这位学生为什么不讲了?他说这个故事讲不完。我问其他同学,这个故事能讲完吗?学生齐回答不能讲完,为什么呢?我又问一个学生,这个学生回答说:“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。”“说得很好,那么同学们知道数学王国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小数,你们也想和他交朋友吗?那么我们下面学习‘循环小数’。”
看点:这个诙谐故事的导入,不仅通俗易懂,也便于学生掌握我们要引入的数学概念。
创设情境
老师们会怎么上平移与旋转?这位老师与众不同!
开。鲜ξ:“每天王老师走进咱们班,很多同学都已经到校了,那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的呢?”学生回答:“我是自己走路上学的。”“我是爸爸开车送我来上学的。”“我是自己骑自行车来的。”
老师趁机问:“像人在行走,自行车、汽车在行驶,我们都可以说它们在运动。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?”学生想了想回答:“我看见过火车在行驶,是一种运动。”“电风扇工作的时候,是一种运动。”
老师接着引导: “刚才我们看到了物体的运动,你能按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吗?同桌商量一下。”学生:“我把观览车和国旗的运动看作一类,观览车是横着运动的,升国旗时,国旗时上下运动的。——平移!”“我把摩天轮和小风车的运动分作一类,因为它们都是转动。——旋转!”
(学生表演,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。)
生:(走到讲台前翻了翻侧手翻)这就是一种旋转。
生:(走到讲台前,沿直线跑了一段距离)这就是平移运动。
生:(走到讲台前,转了个圈)这就是一种旋转。
看点:教师创设情境,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、认知基础、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,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、去想、去说、去做,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知。
设置悬念
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,具有强烈的诱惑力,能激起探索、追求的浓厚兴趣。(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)
师:大家认识他吗?这是一休,一个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。(停顿)天皇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,处处为难一休。有一天,天皇把一休关进了死牢。按照法律规定,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,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,里面装着“生”和“死”两张纸条,一休摸到“生”则可以生还,摸到“死”便会被天皇处死。
师:你们认为一休摸纸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?谁能用“可能”说一句话预测一下结果呢?
生:他有可能摸到写有“死”的纸团。
生:一休可能摸到写有“生”的纸条。(师板书:可能)
师:可天皇偏偏想让一休死,于是天皇派人偷偷拿走了盒子里写有“生”的那个纸团,换成了一个写有“死”的纸团。这回,同学们想一想,结果会怎么样?谁能用“一定”或“不可能”来预测一下结果?
生: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“死”的纸团。(师板书:一定)
生: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“生”的纸团。(师板书:不可能)
师: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?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、可能发生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,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,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。(师板书:可能性)
看点:课的一开始,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,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,把学生的思维推向“心求通而不能,口欲言而非达”的愤悱境地,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,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。
韵律诗导入
师:同学们,你们知道这是谁吗?对了,是白雪公主,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那个时代去玩玩,学学英语。利用电脑课件“启动”“时间隧道”:“what happens?”(按电脑,出现天昏地暗的情景)声音从远处传来:“you are now boarding the time machine , and it will send you back to 1000 years ago……”
师:我们先跟白雪公主一起跳舞吧。
(学生一边跳舞一边念韵律诗。)
生:I like Peter,Peter likes me .Peter likes peaches .I like peaches .Peter like pears .I like pears .I like Peter ,Peter likes me .
看点:兴趣是儿童学好英语的关键,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,好奇、好动的特点,一上课,即以白雪公主的故事引入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教师带领孩子和白雪公组合一起一边跳绳,一边念韵律诗,节奏感强的韵律诗一方面是课前热身,调动一下学习气氛,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新词。
动画与歌曲导入
用flash动画渲染气氛,再配有优美的音乐《good morning》,展开师生、生师、生生、学生与动画角色互致问候的活动。而后在悦耳动听的《apple tree》《little stars》歌曲背景下,组织男女对唱、合唱或表演唱。教师提供动感音乐、生动画面进行动作演练。
接着,采用实践激励方法:一片蓝天、一棵苹果树,比赛中男孩子表现突出,则在蓝天中加一颗星星,若女孩子变现突出,在苹果上加一个苹果,最后以星星及苹果的多少决胜负。通过视听媒体播放儿歌《colour song》,引导学生一边唱儿歌《bingo》,一边做bingo英语单词填写练习。
(Sing a song about 《good morning》with computer )
T: good morning ,boys and girls .nice to meet you .look at the apples ,do you want it ? I will give tie for girls . The stars are beautiful ,i will give it for boys .come on ,boys and girls .
看点:新课标要求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,如电影、动画、游戏、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,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。在此,马老师利用了动画与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活动欲望,活泼欢快的节奏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疲乏感,有利于形成师生共同亲近课堂的良好气氛。
游戏导入
课前游戏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思想,把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。
(1)do it !
T: stand up !/sit down !/sit down! /stand up!
(教师和学生一起做,每个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后,教师突然说:“stop!”要求学生立刻停下来。)
(2)do as I do
T :I am tired.(教师做睡觉状,语调低缓)
S: me too.
T :I am happy!(教师做笑脸状,语调欢快)
S:me too !
T:I am thirsty.(教师做干渴状)
S: me too.
T: I am hungry.(教师手摸肚子)
S: me too.
(3)listen and act!
T: let us eat !(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动作)
指令依次为:eat slowly!/eat fast !/let us drink !/ drink slowly !/drink fast !/eat fast !
看点: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运用各种逼真的动作、形象额演示来呈现新的语言项目,并力求做得惟妙惟肖。通过此次活动,操练对话中一方面复习了过去所学习的单词、语句,另一方面很自然地为下面的事物教学埋下伏笔。
学科整合,诗词巧入地理课堂
我认为,在地理教学导入中,适当使用些诗句,能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地理规律,还能帮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能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。
在学习地球运动导入时:“坐地日行八万里,巡天遥看一千河。”
学习地球公转时:“梅子金黄杏子肥,麦花雪白菜花稀。日长篱落无人过,唯有蜻蜓蛱蝶飞。”
学习天气系统时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学习气候时: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(春)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”(夏)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。”(秋)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(冬)
学习水循环时: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
学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时: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
学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时:“才从塞北踏冰雪,又向江南看杏花。”
学习垂直地带性时:“人间四月芳菲。剿绿一ㄊ际⒖。”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。”
学习农业地域性时:“橘生淮南为橘,生淮北为枳。”
复习中国地形时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。嶂垡压蛑厣。”
复习丘陵地形时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……
看点:谁说诗歌只能存在于语文课堂中?把诗歌作为地理课堂的导入,不是更具文艺范儿了吗?
演示实验,把生活带进物理课堂
执教老师/张来民
演示实验是导入的最好形式,其最大好处就是直观、可信。如一位高级物理教师在上“摩擦力”时,就设置了这样的课前导入:
我课前把两本物理书按页交叉合起来,上课后就请了两位女生将两本书拉开,大家都觉得这太容易了,所以她们一开始有点漫不经心,
不想一拉两本书竟然纹丝不动,这才吃了一惊,然后她们摆开弓步,用足力气,却还是毫无起色。
此时,全班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这件事中,大家推荐了班里的两个大力士,他们在大家的注视下全力以赴,却依然无功而返。该实验
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。
看点:在物理教材中,在人民的生产、生活中,有不少物理的鲜活例子,但是,从中选择合适的情境作为课的导入,还需要教师的用心选择和精心设计。
化平淡为神奇
有些教材内容看起来很平淡,但我们只要针对与新知识有关的、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十分清楚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,设置悬念,挖掘趣昧,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,同样可以形成波澜壮阔的知识海洋。
在教学“燃烧的条件”一节时,我做了一个“气功”表演:事先在一堆白纸上放入适量的白磷,然后将其铺在石棉板上,自己学着江湖骗子的“运功”模样,过一会儿白纸燃烧起来了。学生们纷纷议论,不少学生认为老师有气功,并能运功将白纸点燃,他们个个都想问个究竟,从而引出了燃烧的条件。
看点:创设悬念,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不断引人奋进的思想火花,集知识性,趣味性、科学性于一体,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。
漫画导入
图中的三头怪兽是指德国、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。其中头部的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,中间的是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,尾巴上的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东条英机。
1936年,德意秘密签订《德意议定书》,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,形成了“柏林—罗马轴心”。1936年11月,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《反共产国际协定》,1937年11月,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,怪兽“三头一体”,“柏林—罗马—东京”轴心形成。
通过学生观察漫画,结合教师的讲解,学生重新回顾了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,而且能理解这样的一只“怪兽”,为了实现它侵略的野心,必然会肆意扩大侵略战争,二战的爆发也就是自然的事情。
看点:通过历史漫画导入,变抽象空洞的历史为形象具体的历史,让学生用好奇的眼睛把这些形象的材料引入脑海,对历史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和增强。
文章来源丨转载自星教师